平均成本法的利與弊

平均成本法是指投資者定期以相同金額投資於一個項目,由於不是作一次過的投資買賣,全期平均購入價會因應市況的上落而自動調節、平均化,所以此一方法又稱平均成本法。一般投資者以為這方法非常易於明白,但其實大多數投資者對此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誤解。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測試:某人每月以定額120元購買股票A,為期3個月,其間每股股價分別為6元、2元、4元;最後某人以4元沽出所有股票,結果是賺是賠? 這例子表面上看似沒有利潤可圖,直覺上都以為每股平均購入價為4元 [(6+2+4)/3];但其實每股平均購入價為 3.27元 [120×3 / (20+60+30)],全期獲利80.3元。相反如果某人在首月即以360元購入60股股票A(首月股價為6元),持有3個月以4元估出,全期虧損120元。

從以上例子看到,此法的最大好處是會自動因應市況而調節每期買入的數量,價格高時(即風險大時)買進少一些,價格低時(即風險小時)買進多一些,令整體投資風險下降,因此而比較容易做到低買高沽;另一方面,它能有效建立投資者的紀律,不論任何市況都維持參與,不需太過依賴對市況的分析;不會因為過度樂觀而增加投資風險,亦不會因為過度恐慌而錯失入市良機。 但是這一方法是否穩賺不賠、最有效又不需費神的呢?答案當然不是,其實平均成本法是比較適合以下的市況走勢:

  • 有波幅但反覆向上
  • V型、U型或碗型
  • 有波幅但沒有整體升幅

如果該投資項目長期整體向下的話,那麼隨了拋空或用衍生工具的短倉之外,是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獲利的,假如閣下十年前投資日本市場的話,就算是用平均成本法都不能不賠本的。又如果一個投資項目是長期反覆向上但波幅小於投資所能接受的程度的話,那麼一筆過整付投資是會比平均成本法優勝的,因為後者只會愈買愈貴而另整體平均購入價上升。另一方面,此法是否長期都能將成本平均化呢?其實平均成本法在開始的階段確實可以有效將成本平均化,但愈到後期由於每期供款相對於已供款項的比例愈來愈細,就算此時價格不斷下跌或處於低位,對全期平均價影響有限。所以到若干期供款後,已投入的資金其實已經變成與一筆過投資一樣,處理手法亦因此而應該更為謹慎,切莫盲目相信平均成本法可以減低風險,從而粗心大意。

坊間很多理財顧問常常鼓吹平均成本法的威力,有意無意之間誇大它的效用,好像只要利用此法便不用留心已投資的項目,亦不需擔心市況波動。當然這一方法有很多的好處,對於波動性大而反覆向上的市場尤為合適,亦有效減低看錯市的風險,但其實世間那有不需費神的投資項目,亦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方法,還是增加對市況和企業盈利的分析、從而預計市場的走勢形態來決定投資方式,會比較實際。

2 則迴響 »

  1. Henry said

    This is a method to allow those financial advisors to let their clients continuing to buy and keep funds or other financial products so that they can have business for every new subscription and earn the management fee from those funds in long term that kept in the financial advisors’ firms.

  2. […] 平均成本法的利與弊 – 此法的最大好處是會自動因應市況而調節每期買入的數量,價格高時(即風險大時)買進少一些,價格低時(即風險小時)買進多一些,令整體投資風險下降,因此而比較容易做到低買高沽 – 平均成本法是比較適合以下的市況走勢: 1. 有波幅但反覆向上, 2. V型、U型或碗型, 3. 有波幅但沒有整體升幅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 TrackBack URI

發表留言